冰火兩重天的衛星Ku轉發器市場

作者:潘力、甘海力

摘要:國內衛星Ku轉發器市場出現分化,一方面標準Ku轉發器(14/12GHz頻段)供不應求,出租率高達100%;另一方面擴展Ku頻段(13/11GHz頻段)的轉發器空置率高,市場認知程度低,用戶寥寥。衛星轉發器資源本來就稀缺,加上使用上不均衡,造成了衛星頻譜資源的浪費。本文分析了Ku頻段的歷史沿襲和使用現狀,進而提出了改善的建議。

在我們這個高度互聯的世界裡,衛星憑藉其廣袤覆蓋的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不僅被廣泛用於視頻分發和現場直播,而且還被用於許多的資料服務,如互聯網寬頻連線、VSAT服務、移動回程、海事和機載上網等服務。近年來隨著互聯互通應用的增長,以及高通量衛星技術的應用,市場對於衛星轉發器的需求強勁。預計2029年全球衛星轉發器使用量將接近9 Tbps,相當於2016年的10倍(圖一)。

图一

不斷增長的使用量對衛星頻率資源提出了巨大的挑戰,隨之而來的是衛星業界需要採用更高的資料壓縮和頻率複用技術,目的是壓榨出頻率表裡面每赫茲的最後一個比特。但是現實是,不管怎麼增加效率,基於ITU(國際電信聯盟)分配給衛星使用的頻譜資源都是有限的。

我們通常說的衛星頻段,指的是固定衛星業務的非規劃頻段,大致可以理解為ITU劃分給非L頻段的、商用衛星通信業務的頻率。經過幾代衛星的發展,現在主要使用的頻段是C、Ku和Ka頻段(圖二)。

图二

4-8GHz頻段稱為C頻段。商用通信衛星從1960年代就已經開始利用C頻段提供國際電話和電視轉播等越洋通信業務。C頻段電磁波的傳播條件比較穩定,幾乎不受降雨衰耗影響,適合無線電信號傳播。但是,隨著地面移動通信業務量的增長,特別是進入5G時代之後,5G信號也開始使用C頻段,對衛星信號造成了干擾(圖三)。在監管部門和ITU的協調下,原用於衛星通信的擴展C頻段(3.4-3.6 GHz)重新規劃給了地面5G使用,衛星撤出使用這個頻段。

图三

Ka頻段的衛星通信使用27.5-31/17.7-21.2GHz頻段,簡稱為30/20GHz頻段。Ka頻段多見於高通量衛星(HTS)應用, 使用多色頻率複用的密集點波束,其EIRP可達60dBW或更高。Ka頻段的波長接近於雨滴直徑,降雨衰耗比Ku頻段更加嚴重(圖四)。

12-18GHz頻段稱為Ku頻段,與C頻段相比,Ku頻段的天線增益較高,可使用較小口徑的地面天線;配套的射頻設備相對C頻段的體積小很多,成本低。與Ka頻段相比,Ku頻段的波長相對較長,降雨衰耗影響較小;而且相對於Ka,Ku頻段已經廣泛使用數十年,設備繼承性好,地面系統的改造成本低。

Ku頻段對於衛星通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,衛星公司都在加大Ku頻段轉發器的投入,Ku頻段轉發器在所有轉發器中的占比最大,並且還在逐年提高。研究表明,在全球寬波束衛星轉發器中,2017年Ku頻段轉發器占比就達到了63%,而且在逐年提高。 2027年Ku頻段轉發器占比將提升到68%,兩倍於C和Ka轉發器個數之總和。

在亞太地區,最早的通信衛星使用的Ku頻段是14.0-14.5/12.25-12.75GHz,簡稱14/12GHz頻段。隨著業務量的增加,衛星行業不斷努力去爭取更多的頻率資源(圖五):

●  1983年,第一代通信衛星開始使用Ku頻段開始廣播電視服務。當時Ku頻段局限在0-14.5GHz/12.25-12.75GHz頻段(亞太區),只有500MHz的頻寬;

●  因為500MHz頻寬不足以滿足業務拓展的要求,在衛星行業的努力協調下,經過兩次ITU WRC大會(WRC-1992和WRC-1995),確認了75-14.0 GHz頻段可以作為衛星上行頻段使用。但是需要衛星上行鏈路的地面站天線不小於4.5米,保護無線電定位和NASA太空梭空間探索業務;

●  5米天線口徑的限制太大,仍然不利於業務的開展。NASA太空梭也已退役多年。衛星行業進一步在WRC-2003大會上爭取到將此限制寬限到1.2米(適用于亞太區);

●  Ku頻段的上行13.75-14.5GHz,只有750MHz;而下行段10.95-11.2GHz,11.45-11.7GHz,和12.2-12.75GHz,共有1050MHz。上行頻段比下行頻段少了300MHz。經過一輪協調,最終在WRC-2015年大會上,中國、日本、澳大利亞等數個亞太地區國家爭取到在14.5-14.8 GHz 可以用作固定衛星業務。

图五

至此,中國的無線電頻率分配表上,Ku頻段上下行頻段均為1050MHz,為更加均衡的設計通信衛星,開展國內和國際的衛星通信業務打下了基礎。特別是位於13.75-14GHz和14.5-14.8 GHz的擴展Ku頻段,經過幾代衛星頻譜專家爭取得到,來之不易。現如今Ku頻段已經成為衛星通信的主要頻譜,用於向最需要的地方,跨越海洋和開闊的天空,和陸地上移動網路無法到達的偏遠地區,提供連接服務。

但是在衛星通信市場上,業務仍然擁擠並堵塞在14.0-14.5 GHz頻段,轉發器出租率高達100%,出現一兆(1MHz)難求的現象。而衛星公司在14.0-14.5 GHz的資源有限,要空出頻率給客戶使用,勢必增加運營成本,從而增加了衛星轉發器的價格,最終對衛星通信的用戶不利。

與14.0-14.5 GHz火爆的情況相反的是13.75-14.0 GHz頻段使用者寥寥可數,造成了衛星轉發器資源的浪費。首先是市場上13.75-14.0 GHz頻段的衛星轉發器本來就比較少,衛星公司將大多數資源投放在了14.0-14.5 GHz;其次,衛星通信用戶對這個頻段不熟,在設計的時候往往不考慮13.75-14.0 GHz頻段。二者因素相互影響,用戶使用率低反過來促使衛星公司在設計新衛星時候又避開了13.75-14.0 GHz頻段,從而愈發加劇了Ku頻段使用不均衡的情況。

對於使用13.75-14.0 GHz頻段,衛星通信產業的幾個參與方的取態如下:

◆  衛星地面站

衛星地面站是衛星通信的用戶,他們的偏好相當程度上左右了衛星轉發器的市場。而BUC(上變頻功放,見圖六)是衛星地面站的重要部件,按工作頻寬大小分為兩類。頻寬為500 MHz的BUC,採用13050 MHz的本振,對應L頻段為950-1450MHz,對應射頻範圍14.0-14.5 GHz;而頻寬為750 MHz 的BUC,採用的是12800MHZ本振,對應L頻段為950-1700 MHz,對應射頻範圍13.75-14.5 GHz。兩種BUC在成本上幾乎一樣。

(一個用了10年的窄帶BUC)

目前國內的衛星固定站絕大部分不支持13.75-14.0GHz頻段。因為陸地固定站都是一些傳統衛星通信的用戶,而歷史上相當長一段時間13.75-14.0 GHz的使用限制較大(2003年前上行天線要求4.5米以上),導致這些傳統的網站都採用的是14.0-14.5 GHz的系統,很少有採用13.75-14.0 GHz頻段的歷史。一路沿襲下來,陸地固定站形成了習慣,更傾向於採購14-14.5GHZ的BUC,是造成這段頻率的轉發器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。

◆  服務集成商

服務集成商為衛星通信使用者提供集成服務,承包建設各類衛星通信鏈路,經驗豐富。因為衛星固定站大量使用14-14.5GHz頻段,造成國內該頻段BUC供不應求,需要訂貨週期。而13.75-14.5GHz頻段的BUC卻都有現貨。衛星集成商考慮到寬頻BUC的產品通用性好,庫存充足,因此在新的衛星站專案上已經開始逐步使用寬頻BUC。

衛星集成商是傾向於採用適用13.75-14.5GHz寬頻段的設備,對於備貨,相容性,和維護都有好處。

◆  衛星運營商

目前在國內開展衛星通信業務的運營商,均發射了配備有13.75-14.0 GHz轉發器的衛星。軌位元頻率資源對於衛星運營商來說至關重要,如果某個軌位的擴展Ku頻段有優先順序,衛星運營商傾向於儘快使用這段頻率,而不會特意避開:

首先,按照ITU的規則,不使用的頻率將失去優先順序,很容易被其他衛星公司搶佔;其次,如前所述,固定衛星業務Ku頻段長期以來存在上下行頻寬不均衡的問題,上行頻率偏少,下行頻率多,導致在衛星設計中經常會出現上行頻率碼不開的問題。特別是多波束的Ku衛星,必然要使用13.75-14.0 GHz;第三,同步軌道衛星眾多,相鄰衛星之間很容互相干擾。錯開頻率是避免干擾的最佳方法,使用13.75-14.0 GHz就可以避開和附近衛星之間的干擾,如果它的14.0-14.5 GHz有優先順序的話。

雖然衛星運營商儘量利用所有頻率資源,但是他們出於現實情況考慮,合理配置衛星轉發器。比如出於國內市場對13.75-14.0 GHz接受程度不高,衛星運營商會將覆蓋中國的Ku波束配置多些14.0-14.5 GHz頻段轉發器,而將13.75-14.0 GHz主要運用在覆蓋國外的波束,或者移動波束上(圖七)。

(亞太衛星的Ku波束示意圖集錦)

綜上所述,鑒於Ku頻段資源的稀缺性,和國內衛星通信並未普遍使用13.75-14.0GHz的現狀,我們建議:

①  新衛星通信項目採用75-14 GHz頻段

目前很多衛星通信用戶習慣上仍然認為Ku上行頻段為14-14.5GHz。而13.75-14.0 GHz早已開放給了衛星使用,市場上支援這個頻段的設備、衛星轉發器資源也很多,成本和14-14.5 GHz一樣。新的衛星通信專案只需要將13.75-14.0 GHz的使用頻率包括進來,一來不會增加成本,二來也為將來的擴展使用增加了可能性,是一舉兩得的好事。

②  採用寬頻BUC

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主要亞太地區國家,已經領先世界一步拿到了14.5-14.8 GHz的頻段做固定衛星上行業務。設備廠家可以回應這個政策變化,將14.5-14.8 GHz的頻段也包含到設備支援的頻段中去。拿BUC來說,現有工作頻率13.75-14.5 GHz的BUC,本振頻率是12800 MHz。如果要設計13.75-14.8GHz的寬頻BUC,可以保留12800MHz本振,對應L頻段為950-2000MHz。因此,採用12800MHz本振的BUC,對應使用950-2150MHz標準L頻段基帶設備,無論現在還是將來,其通用性都更強。如果這些擴展Ku頻段都能得到充分使用,勢必緩解國內Ku轉發器資源供不應求的現狀。

③  採用支援950-1700MHz及以上的數據機

由於歷史上的沿襲,傳統數據機僅支持950-1450MHz。近年來隨著Ka頻段普及,部分Ka衛星轉發器頻寬已經到1GHz以上,因此數據機也開始支持950-2150MHZ頻段,市場上選擇也很多。我們建議在新的衛星通信項目裡面使用更加寬頻的數據機。

上一篇<< >>下一篇